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

哈利波特:警察欠我們人情

哈利波特:警察欠我們人情
文:劉劍玲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執行幹事
圖:Wing



昨天從長毛FB得知,警察欺騙抗爭的群眾。在解放軍總部石牆外,警察騙說要換更,結果是同一班警察帶數十箱相信是槍械、催淚彈、橡膠子彈的武器入內。我們憤怒,或許也有人懊悔,埋怨自己為什麼輕易上當。這時,我想起《哈利波特》同一情節。

話說在第三集,哈利波特好不容易搞清楚,當年出賣他父母的人,不是天狼星,而是蟲尾。這時,就在這間破屋內,哈利波特是唯一手握魔杖的人,他要不要立刻殺死蟲尾,替父母報仇?內心掙扎了一會,他選擇捉拿蟲尾而沒有殺死他,因為他想有公平公開的審訊,由司法機關制裁蟲尾,而天狼星也可以洗清罪名,重獲自由。

路平教授稱讚這是高尚的決定,可是下一刻,哈利波特立即後悔了。因為月圓之夜路平教授變了狼人,蟲尾乘亂逃走,回到佛地魔身邊。也是因為蟲尾的協助,佛地魔才能東山再起。

哈利波特深深懊悔,校長鄧不利多安慰他:「佛地魔最不想見到的,是他的僕人欠了你人情。」

事實上,劇情發展到第七集,巫師世界全面開戰。哈利波特東躲西藏,為要完成校長交付的重任,徹底毀滅佛地魔。不幸地,哈利波特和好友榮恩、妙麗,一起被佛地魔手下抓住了。在監牢裏,蟲尾負責看守,哈利波特正欲逃脫而被他發現,榮恩講了一句:「蟲尾,你忘了哈利曾救過你嗎?」就只那麼一遲疑,下一刻,蟲尾被他的義肢手捏死了。原來,佛地魔早就預料有這一幕,蟲尾有可能出賣他,結果在造一個義肢手給蟲尾的同時,也注入魔咒。

哈利波特的正義和善良,在蟲尾身上留下印記,是邪惡的佛地魔所不容的。

今天,抗爭的學生和市民正義又善良,信任警察讓出通道,因而受騙。這將會在警察身上留下印記,也在廣大市民心中留下印記。我們會記得這一幕。警察欠我們人情,總有一天會還的。

我們不要因此失掉善良和愛心。可恥的不是充滿愛的人,而是騙取市民信任的警察,及背後邪惡的689和獨裁政權。

願我們堅守信念,堅持和平、善良和正義,香港最後一定會勝利,我們一定會有真正的民主和自由!

譚志源弟兄,你願意為信仰辭職嗎?

公民牧函:要求高官反思信仰與政治的矛盾2014
──譚志源弟兄,你願意為信仰辭職嗎?
文/吳國偉宣教師
圖/Wing



  以下文章的概念源自二○一一年五區公投之後,當時政府打算推出「遞補方案」,讓辭職議員不能立時再選,提升變相公投的成本,而以虔誠廣為人認識的林瑞麟,是負責此法例的主要官員,因而出現政治與信仰的矛盾。而這個故事正在重演,譚志源,正是負責政改諮詢的「政改三人組」中,廣為人知的基督徒。

  面對梁振英被689位小圈子選舉蓋章、由中央「確認」成為第三香港特首,過去兩年多香港政制方案及多種政策的荒謬,高官設計的政治、財政、運輸、房屋、醫療、教育、經濟、知識產權、社會運動等等涉及整個香港社會走向的政策,產生的社會效果不單沒有改變回歸已來的「社會下流化」狀態,而八月卅一日「人大落閘」,更進一步奪去人民當家作主、參與社會規劃理想香港的基本人權。

  簡單來說,香港人現時已無法掌握自己以及下一代的命運。我們感到信仰要發聲。上帝愛這個地方,愛我們及我們的下一代。衪不容我們成為二等公民,也不容專制政權奪取我們天賦的人權。正如古代受埃及人勞役的以色列民、耶穌時代被帝國殖民剝奪政治經濟及文化權利的初期信徒,以及普世教會協會提出的解放精神:上帝應許的國是一個好像菜園新村的、人人可以參與規劃將來的新天新地。

  當前我們面對中央政府提出的「三度大閘」,在學聯學民、學者、廣大市民及基督信仰眼中,完全無法通過理性的檢測。它僭奪了人民的選舉權,它的荒謬明顯得像當年的廿三條,而更荒謬的是身為基督徒的主要官員,例如譚志源弟兄,有份推動這「三度大閘」,進一步奪去香港人少許剩餘的公民權利。而明顯的是,過去警方出動催淚彈、閃光彈,讓警方與廣大市民對立起來,罪魁禍首,正是推動政制改革的關鍵──梁振英,而你,譚志源弟兄,身為基督徒,我們希望有基督信仰的掌權者,必須進行嚴肅的反省:

  一、當政治危及人民,問責高官中的基督徒有何政治角色?我們是參與其事,抑或是退隱以保名節?還是公開站出來,與專制政權劃清界線?

  二、當政治不再追求公義,公務員中的基督徒有何政治角色?我們還是積極推動不義的政策,以「打好呢份工」作為工作倫理?還是尋求更佳的方式,在自己的位置按良心做事?

  三、當政治目標與宗教目標衝突,基督教會是利用政治的位置帶來有利自己宗教的目的,還是在宗教自由的基礎上發聲,挑戰政治的不合理,向專制政權說不?

  這些問題不止是高官基督徒要反省,亦是香港教會需要面對的。現時正是政改及香港民主運動的關鍵時刻,官員在人民與極權之間,要選擇站在那一邊?當然,高官基督徒有權繼續任職香港政府,然而我們呼籲基督徒站穩信仰,在執行違反基督信仰的政策與政務時,勇於說不。

聯署此牧函,請加入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1538804002998335/

尋找可盡的份──葵芳街站經驗分享

尋找可盡的份──葵芳街站經驗分享
文/蘇綺梅



在政改的事情上,自覺應有參與的份。面對高牆,決定跑去當六二二公投的義工。人大落閘後,聽朋友說去派傳單,向市民介紹佔中爭普選,覺得饒有意思。及後,看到劍玲分享在街站排傳單的文章,感受到身體力行參與的實在。許是被罵或冷待,或是偶爾的鼓勵,「汗水」與「口水」的功夫,總比鍵盤上的批評與宣洩踏實。心裡想著要行動,但又怕遇上惡意的責難或誠懇的查詢,卻未能把爭普選的理據清晰闡明。

擺街站的那個早上,仍在猶豫應否參與。恰巧看到一則報道:一個中三學生拿著擴音器,在旺角擺街站爭普選,被一位維園阿伯謾罵騷擾。頓時,心裡對這孩子又憐愛,又敬佩,想到教學多年,不就是想培育獨立思考、敢於承擔的學生嗎?活了半輩子,有點人生閱歷,難道這關鍵時刻,還要退縮起來,讓孩子受靶?於是,重新翻閱有關普選的資料,基本法三十九條、四十五條……下午,到葵芳的街站去了。

懷著被拒絕的心理準備,在人流頻密的地鐵站外派傳單。我誠懇地送出每頁單張。過程中,持咪的同伴聲嘶力竭地解說爭普選的重要,言詞鏗鏘有力,但駐足的,卻沒幾人,更沒有我先前想像般認真的提問或爭辯。路人匆匆而過,有的舉手擋住,拒絕接收;有的不屑一顧,是絕對的政治冷感;有的臉上似帶幾分恐懼,像觸電般彈走;有的臉上像寫著「請勿打擾」四個大字,註腳是我的生活處境有別於你的。究竟,是他們的生活處境真箇安然,抑或還未意識到風雨將臨。接過傳單的,有的隨手拿去,目無表情;有的面容親切,看來會認真閱讀。總之,單張傳開了,心裡安慰。偶爾聽到一兩聲「加油」「支持你」,已是我十足的鼓勵。

同伴說我派出的單張比其他人多,其中有點竅門吧。我看準帶著孩子的父母,一開口就說:「為了下一代,我們要真普選……」那話挺湊效的,父母總希望為兒女的未來做點事情,大都回過頭來領取傳單的。在街站個多小時的站立及呼籲,對我這個專業的老師,絕非難事。吹笛卻無人跳舞的情景,於我,更算不上甚麼,以過去任教低學習動機的學生經驗,遭拒絕,實屬等閒。

那個下午,我們共派出350份單張,這數目只是行人中的少數,未醒覺的人,還有很多,只派出區區的單張,有用嗎?我想起撿海星的故事,眾多海星被巨浪沖了上岸,正在死亡邊緣。唯一拯救的方法,就是把它們一顆顆的撿起來,拋進大海。仍在抱怨效果有限,行動遲疑,只有叫更多海星死去。面對今天的香港處境,我們總可找到自己可盡的份,我祈求上主賜我勇氣與智慧,繼續盡上我的一份。

[編按:這篇文章紀錄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街站經驗,雖在佔中之前,但與市民溝通的需要,在佔領運動發生後更加重要。參與街站,可聯絡以下行動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uphkaction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vents/353201018172916/

加入SCM「支援佔中小隊」:http://goo.gl/JQT4KE

本文出處:http://www.ecumenicalchannel.net/?p=1553

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

抗爭時,讓我們都「非暴力溝通」


抗爭時,讓我們都「非暴力溝通」

文:劉劍玲  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執行幹事



隨著佔領、罷工、罷課運動擴大,大家有越來越多機會與家人朋友討論運動,而這亦是非暴力抗爭的一環,就是爭取廣大中立者的支持。如何溝通,才能夠與人連結爭取支持?以下舉一些例子供大家參考。

例子一:出於愛與和平

街站叫喊或FB現況:「你地呢班大人慚唔慚愧呀,要D學生細路去為我地爭取民主!」

我們不希望,人們是出於內疚或慚愧,而參與社會運動,因為我們相信每個心靈都是自由自在的,不應受控於愧疚。
我們更希望,人們是出於對香港的愛護,對平等、公義、民主的追求而抗爭。

建議句:「學生已經在政總佔領了兩天,他們很疲累,是時候由大人們接力了,為了下一代的民主自由,我們與學生並肩作戰吧。」

例子二:傾聽親友的痛苦

朋友的FB上,親友寫著:「喂,facebook唔係比你兩公婆不停放政治資訊。搞少陣幫幫忙啦,你兩條友好煩,你地鍾意捐驅又好罷食罷瞓又好,咪洗板做假象啦。」

「NO」的背後,反映親友的憤怒和痛苦,她到底有什麼需要得不到滿足呢?從字裏行間估計,她可能:
1) 需要「和平」、「秩序」。
2) 需要「親密」。

同樣面對各處佔領運動,有人高興,認為終於有強而有力的聲音,去反映香港人追求民主的願望;有人擔憂,認為警察施暴,學生會受傷害。

親友的情緒,是源於她的內在聲音。她可能認為佔領運動發展得快,一時無所適從;同時她認為自己是親友,要做facebook friend,卻自覺長期收到「政治資訊」,不懂得處理積壓的憤怒和不安。

在體會親友的痛苦過後,建議可以善意回應:
「看到facebook的『政治資訊』,你感到煩擾,因為你需要寧靜和空間去休息,是嗎?」

盡量用「感受」和「需要」回饋親友,不用責備自己或親友。確定親友需要後,可以有具體請求和建議,例如:「家姐,聽音樂輕鬆十五分鐘,再上網看資訊吧」。

請求要具體,可做到,並且以正面方式表達。如果以「不」來表達,例如「你可以unfriend我」,有可能令親友感到冒犯,達不到善意溝通的效果。

當我們連結到親友的「感受」和「需要」後,或許他們會放下敵對狀態,開始講更多他們的需要。有一次,我試過聽一位鄰居阿姨說,她不喜歡遊行集會示威,認為會破壞經濟。當我再問更多時,發現原來這位阿姨,在訴說她當年偷渡來港無親人又身無分文的苦楚。

傾聽,使我們與人連結。在傾聽感受後,親友的需要得到滿足,便有空間去聽我們對民主香港的訴求和抗爭中的各種感受。

如何非暴力溝通?

非暴力溝通,可以用來傾聽親友,也可以傾聽自己。步驟如下:

步驟一   觀察:盡量不帶評論地描述發生什麼事。評論和內心說話則反映我們的感受和需要。
步驟二   感受:傾聽自己的感受,例如憂慮、憤怒、傷心、興奮、自在等等。
步驟三   需要:找出自己心中所需,例如民主、公義、自由、親密、信任、空間等等。
步驟四   請求:以行動滿足需要,例如聽音樂輕鬆十五分鐘,例如參與集會爭取普選。

願我們都充滿愛心與平安,傾聽自己和別人的需要。
願香港建立愛與和平的民主精神,不只普選制度,而是深入我們每天的溝通當中。

(本文刊於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/春天教會「非暴力抗爭」特刊,將於這幾天佔領聚會街站與市民分享)